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旅游资讯

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2009-6-5 17: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3| 评论: 0|来自: 河南水利旅游网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光春

    在中原大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时期,在全省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力决战攻坚夺取新胜利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高规格的旅游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问题,必将有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必将有力推动全省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加快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多年来,国家旅游局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这次邵琪伟局长百忙之中莅临大会给予指导,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旅游局和邵局长表示衷心感谢!一会儿,邵局长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庚茂同志也将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大会还将讨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高度理解把握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意义

    旅游是一种历史性、国际性、综合性和方向性的经济社会现象。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帝王在巡游中览尽疆域辽阔,激发出气吞六合之豪情壮志;文人在游历中阅遍山河壮丽,挥洒出流传千古的美文华章。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06年旅游业经济总量相当于全球GDP的10.3%,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2%,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导力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中央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省(区、市)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来培育。我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2006年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大跨越”的历史任务,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提出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增速超过全省GDP增速、服务业增速和全国旅游产业增速,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省委、省政府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挥优势、积极顺应趋势,适时作出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来培育,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撑,体现了我们的发展自觉,表明了我们的发展自信,反映了我们的发展决心。我们一定要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集生产性和生活性于一身,不仅是推进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支柱产业,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从经济功能来看,旅游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形成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一方面,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一旦兴起,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前进。社会生产力越先进,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就越多,旅游需求就会越旺盛,市场前景就会越美好,旅游业就会越发达。另一方面,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领产业,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众多行业和门类,不仅为传统服务业注入了活力,让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焕发了生机,而且为现代服务业开辟了新领域,促进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新业态的快速兴起,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力量。从社会功能来看,旅游业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旅游的过程是亲近自然、品味文化的过程,可以在休闲中享受人生,在度假中体会快乐,在运动中增强体质,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档次,让人们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旅游的过程是传播信息、开阔眼界的过程,可以更新观念,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在潜移默化中增智增才,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是改善环境、创造服务的过程,旅游业的触角伸到哪里,那里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更配套,卫生、安全、救援、信息等服务机制就会更健全,文博、体育、公交、市政等服务设施就会更完善,带动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二)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省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近1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高,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左右;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后续供给保障能力不足,据对全省100多个国有大中型固体矿产资源调查显示,资源严重危机的超过40%,中度危机的近30%,结构性资源危机明显,其中煤炭、铝矾土、黄金等资源问题更为突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任务紧迫而艰巨。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有利于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导产业,大力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带动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而且还能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全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有利于要素流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旅游业能使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随着人流涌动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给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生产要素和旺盛的需求活力,发挥“民间转移支付、均衡社会财富”的调节作用,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省内外实践看,靠旅游开发走上致富路的比比皆是。南阳西峡县化山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2002年的10倍多。位于云台山风景区的修武县岸上村,最近8年人均年收入翻了7番多,2008年达到5万元,户户开上了小汽车,成为全省有名的文明村和富裕村。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功能。如果把旅游业比作一个工厂,它的生产原料就是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产品就是身心愉悦、人文欣赏和美感体验。通过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住“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近年来,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焦作市把旅游业作为推进资源城市转型的重要环节,不仅创造了闻名全国旅游界的“焦作现象”,也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由“黑色印象”变成了“绿色主题”。

    (三)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顺应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从发展规律看,爆发式增长态势明显。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迅速膨胀,旅游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我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预示着我省旅游业正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发展趋势看,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步伐加快。目前,世界上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平稳阶段,而人口基数大、GDP增长快、中产阶层迅速成长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将从“假日火爆”走向“全年恒热”。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藏着弯道超越和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发展条件看,我省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国家政策扶持叠加效应日益彰显。河南旅游资源富集,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尤为可贵的是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文化游、太行山水游、伏牛生态游等精品旅游名牌,初步走出了一条河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同时,随着国家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旅游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可以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无论是发展阶段还是发展规律,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长远发展,都表明我省旅游业到了黄金发展期,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应对危机、实现“三保”的现实需要。旅游业既是一个生命力强、弹性大的潜力产业,也是一个反应快、恢复周期短的应急产业,具有“反周期调节”作用。无论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应对危机的重点战略,帮助人们迅速找回了信心,有力带动了整体经济回暖,可以说旅游业是经济寒潮中的一朵报春花。当前,我们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率先走出困局、实现经济复苏,加快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一步快棋,也是一招妙棋。首先,旅游业能够拉动内需。旅游消费具有梯次消费、重复消费、最终消费和综合消费的特征,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在整合资源、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优势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9%,比GDP增速高6.8个百分点,对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省采取发放旅游消费券等多种措施,旅游业对提振经济的效果更加明显。平顶山市今年“五一”期间实行旅游景区免门票的营销措施,游客人数同比增加3倍,旅游收入增加9倍,带动了消费大幅增长。其次,旅游能够增加就业。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门槛低、范围广等特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而且涉及相关产业多,就业带动能力强,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旅游有关。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其三,旅游能够促进稳定和谐。旅游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旅游可以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加深彼此的了解,使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爱好的人们加深彼此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广阔胸襟、塑造包容性格、增进彼此信任、提高幸福指数,是增进交流的渠道,建立友谊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可以说,旅游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和谐社会的推进剂。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很重视通过旅游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一些村庄组织村民外出旅游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四,旅游能够振奋人们精神。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还宝贵,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旅游寓教于乐,能使人在游玩体验中振奋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旅游放松心情,是缓解紧张情绪的减压阀,是恢复良好状态的增氧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加油站,能使人们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应对危机之中。比如,到红旗渠、兰考等地参观旅游,就可以感受到当年那里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冲天豪情,激发出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昂扬斗志。

(五)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是实现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推进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说到底就是要把经济的筋骨做壮、文化的血脉做旺、外部的形象做靓。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是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强大支撑。从打造中原崛起的筋骨看,旅游业是重要动力。旅游业的带动性强,据统计,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实现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张。旅游业的渗透力强,与一产结合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与二产结合形成生产线旅游、产品旅游等,与其他三产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等,不断催生复合型的新业态,就像 “艺术家”、“化妆师”一样,赋予其它产业魅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促进产业的特色化、人性化、生态化,实现产业层次的优化升级。大连有个公司依照迷宫图种植玉米,神奇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收入比一般玉米地高20倍以上。可见,我省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既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又保持较高的发展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从畅通中原崛起的血脉看,旅游业是重要渠道。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不仅能在保护和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在创意创造中发展新兴文化,从而形成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促进文化资源的原生矿向文化产业的聚宝盆转变,推动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清明上河园汇集高跷、马术、面人、杂耍、汴绣等民间文化和艺术,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朵奇葩。从塑造中原崛起的形象看,旅游业是黄金名片。形象是汇集要素的强磁场,扩大开放的通行证。发展旅游业能够充分展示中原大地的厚重文化、壮丽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河南人民的崭新风貌,使更多的人加深对河南的了解,提升河南形象,拓展对外交流合作。这些年,正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暨冠军总决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让世界了解了河南,让河南融入了世界。

二、创新思路,扎实行动,努力推动“旅游立省”战略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592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5%上升到8.6%,特别是2008年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旅游业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接待游客数、入境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速都超过17%,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但整体来看,我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要素不完善、高端产品和客户偏少、服务功能不健全、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在于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活。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对跨越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认清差距中急起直追,在把握趋势中奋发有为,强力推动“旅游立省”战略深入实施,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旅游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全过程,以更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载体,以强化政策支持为保障,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产业联动与区域合作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激发动力与注入活力相结合,协调发展与永续发展相结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更新观念,在思想解放上有新飞跃。观念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求得认识的大提高,以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发展的大跨越。一要实现由配角观向主角观的转变。破除发展仅仅就是抓工业,旅游业规模小、发展潜力有限、作用不够明显、只能当配角的传统观念,认识到作为顺应新型消费潮流的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牢固确立其主角地位,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业,使之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二要实现由消遣观向生产观的转变。破除旅游就是简单的游玩活动和单纯的消费活动,不是生产活动,不产生价值的落后观念,认识到旅游业包含和催生了三次产业的大量生产活动,也是特殊的生产部门,既能够创造精神财富,也能够生产物质财富,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三要实现由片面观向全面观的转变。破除发展旅游只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事,与其他行业关系不大,就旅游说旅游的狭隘观念,认识到旅游业是一个长满硕果的产业链条,抓旅游就能促经济、兴文化、惠民生,以大气魄、大战略、大思路、大动作强力推进我省旅游业大发展。四要实现由资源依赖观向创意发展观转变。破除旅游业发展只能靠“老天爷赐予”、“老祖宗留下”的陈旧观念,认识到旅游业本质上是创意活动,资源有限创新无穷,创意赋予旅游业灵魂和风采,为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深圳华侨城集团,经过22年的发展,孵化出了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众多知名品牌,这就是创意的力量。清明上河园的一杆“包公秤”,上量名流贤士,下称黎民百姓,很受游客的青睐,可以说小点子取得了大效益。

(二)统筹兼顾,在发展思路上有新拓展。思路决定出路。要跳出狭隘的小圈子,放宽视野,把旅游业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在互动共生中开拓新路子,释放新能量,创造新优势。一是与工业化相协调。工业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后劲,旅游业给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活力。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要融入旅游元素,使工业设计、生产、营销过程成为一道旅游风景线,增强工业文明的内涵和美感;在旅游业发展中要体现工业文明成果,把工业化的技术、产品、理念注入旅游业,提升旅游业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打通旅游与工业“联姻”的通道,使两者相得益彰。二是与城镇化相一致。城镇在现代旅游中扮演着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三重角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大本营。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无论是旧城镇改造,还是新城镇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植入旅游基因,赋予旅游内涵,使城镇建设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风景化,寻求城镇文明和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村是旅游发展的广阔天地,现代都市人向往乡野风光和田园生活,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乡村旅游蔚然兴起,农家乐、农业观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规划要与旅游相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旅游相配套,环境建设要与旅游相适应,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四是与文化发展相融合。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两者共生共荣。“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我们把文化和旅游穿上“连体衣”,文化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融合得还不够深、不够精,形成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屈指可数。要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使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众化,丰富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空间,培育旅游特色。要大力推进旅游资源文化化,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众多手段,使大山名起来,秀水灵起来,城镇靓起来,乡村雅起来,古迹活起来,充实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味,拉长旅游链条。比如,近年来我们依托功夫文化、宗教文化打造的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少林寺,不仅创造了滚滚财源,而且吸引了普京、纳丹等世界名流。又如,云台山正是巧借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佳句,使风光秀丽的山水更富诗意、更具魅力。中原大地名山秀水星罗棋布,历史文化俯拾皆是,许多宝贝待字闺中,急需红娘牵线,巧匠裁缝,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完美嫁接。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这篇文章,就一定能叫响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旅游品牌,就一定能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和重要产业聚集区。

(三)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新活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旅游行业改革,是增强我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一是优化政府管理体制。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宣传推广、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分散管理向统筹管理转变,逐步形成一体化、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当务之急要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坚决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加强旅游区管委会职能,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加快景区的产业化进程。二是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理顺政府、旅游中介机构和企业关系,加快培育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中介机构,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与自律,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三是健全开放发展机制。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旅游市场主体。要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旅游发展主体。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的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打造一批活力充沛、带动能力强的旅游业“航空母舰”。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推动合资合作发展经营,努力形成互为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四是完善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型旅游投融资体制。当前,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旅游改革发展新模式,为全省旅游业发展创新招、闯新路。

(四)转变方式,在产业体系上有新提升。我省旅游业已经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必须适应新趋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低端建设向高端拓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由粗放经营向集聚发展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业态,增强产业生命力。要以现代理念为先导,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坚持在改造中提升传统业态,在创造中催生新兴业态,使旅游产业体系枝繁叶茂,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不断拓展空间和优势。韩国利用文化的影响力开发了流行音乐观光、影视观光,利用重大体育赛事的号召力开发了体育观光,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省许多地方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优势,积极开发温泉、滑雪、滑翔、漂流、探险、科考等休闲体验旅游项目,就很受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青睐和追捧。二是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带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我省旅游综合实力不强,关键是骨干企业较弱、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带动能力。要以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为方向,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实现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让美景连线成片、让企业牵手抱团,不断放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比如,北京、西安等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对周边旅游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作用,我们可借鉴他们的做法,把郑州、洛阳、焦作、南阳等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拉长链条,提升综合增值力。拉长产业链条是旅游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要克服旅游业只着眼于门票收入的观点,在食、住、行、游、购、娱、信(息)各个环节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提高附加值,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大繁荣。目前,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达到40%左右,我省还不到20%,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潜力巨大、刻不容缓。四是打造名牌,发挥辐射影响力。名牌精品是旅游业新一轮竞争决战的制胜法宝。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广西的桂林山水、四川的九寨沟,我省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都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要继续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工程,精心培育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壮大提升品牌,尽快培育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名牌产品,让“河南旅游”名扬四海。

(五)融会贯通,在服务功能上有新加强。优质服务暖人心,热情待客赢市场。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中增创服务新优势。一是服务设施要现代化。要加快交通、景区、宾馆、娱乐、购物、接待等旅游重要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服务层次,尽快形成前后衔接、上下呼应、左右联动的一体化服务网络,让游客享受高效、便利、快捷的服务,有回家的感觉。二是服务手段要信息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使旅游业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未来5年电子商务将分享全球旅游交易的25%。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旅游信息平台,重点加强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旅游数据库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做到旅游信息都可一览无遗,旅游交易皆能一键搞定。三是服务内容要人性化。日本把人性化服务作为吸引游客的真经,旅游景区大都安装了自动升降扶梯,每个公厕都设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方便游客为目标,完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以贴心、细心、热心、用心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营造我省文明旅游新气象。

三、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合力打造新跨越新崛起的强大支撑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旅游业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广,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优先位置,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来统筹、来谋划、来安排,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来要求、来推动、来督促,坚持每年办几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实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创造发展条件。要成立高规格的旅游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旅游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规划指导、形象推介、市场监管、政策研究、督促协调等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旅游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第二,建立健全规划保障。规划是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航标。目前,我省正在制定“旅游立省”战略规划,一定要聘请全国乃至国际一流机构、一流专家,广泛集中各方面智慧,务必制定出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蓝图。规划出台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此为依据,搞好本地发展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要建立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贯彻不打折,落实不走样,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三,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政策是旅游业发展的阳光、雨露、空气、养分。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次我们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又制定了含金量较高的《意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并紧密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真正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随着实践的发展,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使其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四,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是产业发展之基,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大加强。要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旅游立省”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要重培训,把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党校和普通高校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加快培训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要广引进,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要多培养,加强普通高校旅游院系和旅游职业教育建设,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第五,建立健全环境保障。旅游与环境是一种天然耦合关系,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立身之本。要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打造与建设“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要营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河南”的品牌,让每个游客都充分享受河南服务。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切实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打造平安河南、和谐中原。营造导向有力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旅游立省”战略,总结推广各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叫响“文化河南·壮美中原”,不断提高河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志们,恰逢好风凭借力,正待扬帆远航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奋力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