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001|回复: 0

黄河碑林

[复制链接]

353

主题

19

回帖

13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94
发表于 2012-9-4 11: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河碑林位于炎黄二帝塑像西侧谷地。它筹建于1984年,于2010年经过重新规划建设后正式开园。,黄河碑林的建设以融景观园林艺术与书法瑰宝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碑林以黑色石碑为主的表现模式。碑林按“智者的思考”、“当代翰墨”、“友朋自远方”三类建园。“智者的思考”区展示了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对黄河及景区的题字碑刻。“当代翰墨”主要收录了舒同、邓拓、启功、沙孟海、林散之、沈鹏、张海等书法大家的手迹。“友朋自远方”区主要是国际友人、华侨的书法作品。截至目前碑林已征集到8000多幅书法作品,勒石刻碑1100余通。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当代翰墨区,这里主要由书法名家的作品组成。首先我们看到这幅刻在景石上的作品是张永健题写的“东风拂青山,翰墨壮黄河”。这幅作品表达了对黄河碑林的浓浓期待。接着我们看到的这“奋进”两个字是由中国第一任书协主席舒同先生题写的。这块景石造型如同一头卧牛,孺子牛的精神和奋进两字相得益彰。我们看到的这幅作品“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河山入画图”是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邓拓先生题写的。接下来看到的这幅碑刻“东方风来满眼春”是现任香港商报主编陈锡添先生在 2010年游览景区之后,留下的墨宝。他是90年代随邓小平同志难寻的记者。右边大家看到的这块景石是碑林的影背墙,整体造型如同一副打开的书卷,书卷里面为我们呈现的,就是当代各书法名家的书法碑刻作品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编钟墙。它由7座编钟和6幅名家大作组合而成。编钟选用的是目前最大的存世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65件编钟中最大的一尊甬钟放大1.2倍复制而成。纯铜铸造。这些编钟也增加了这六幅作品的厚重之感。我们先来看第一副,是有着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题写的“砥柱中流”。他被赵朴初、启功称为当代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家。第二幅作品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舒同先生为我景区题写的“民族摇篮,伟大母亲”。舒同先生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接着是第二任书协主席启功的作品“暖衣饱食舞婆娑,十亿重闻击壤歌,敢诩中华文教盛,长源万里证黄河”。启功全名爱新觉罗启功,满族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这篇碑文也是启功先生自己非常欣赏的一一幅作品,写成后挂在自家客厅欣赏。接着我们看到的这幅作品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作品,“翰香着意入檀皮,点染江山尽玉玑,谁道语文为障阻,相通每是会灵犀”。这边第五幅作品是第四届书协主席沈鹏的作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撞龙门”,最后我们看到这块空着的碑刻是为现任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书法作品预留的。
              前方我们看到的是这六面景石墙,也是“文字起源墙”。它远看犹如一条巨龙,通过“远古符号”、“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历代碑刻”、“玺印篆刻”等六种景观造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视觉感染力,浓缩、凸现几千年来汉字及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为碑林增添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文字起源墙的第一块远古符号景石墙。近几十年来,考古界发布了比殷商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彩绘和刻画符号。左起第一副是出土于舞阳贾湖裴李岗时期的刻画符号,距今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刻画符号。邹平丁公龙山陶书,距今4100—4200年左右间,种种迹象表明,陶书应该是在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之前在一定范围内通行的一种文字。良渚时期的刻画符号,是将多个符号集一器符号的特点进行连刻。应该是华夏文明早期发明文字的重要迹象。表明至少从那个时期起,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记录语句的尝试了。在这块景石上,我们可以看到自殷商以来“黄”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写法。
              第二块景石墙是殷商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也是最成体系的早期文字。殷商甲骨文主要发现地在河南安阳殷墟。这里我们选取的是比较经典的龟甲和牛胛骨刻辞9版。正中刻在龟甲上的刻辞,内容是商王的军队在当天某一时刻至某一日是不能打败敌军的,但是在未来的甲子之日是必定能够打败对方的。这篇卜辞为大字涂朱,表示商王特别授意而作,以示纪念。左边一版是卜问商王是否娶郑地的女子为妻。右边牛肩胛骨上的卜辞内容是对河神和王亥的祭祀之事,对河神和王亥的祭祀用牲相同,祭法不同,表明了商王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同样我们在这块景石墙可以看到自殷商以来“河”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写法。“河”在古代也是黄河的专用字。
             第三块景石墙是金文。金文是先秦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吉金文,钟鼎文。青铜器铭文可谓是王室贵族使用的庙堂文字,又称管样文书。左上方动物图案的文字是商代的族徽,族徽是商代各邦国部族名称的原始资料,相当于现在美术化的汉字。在这块景石墙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先秦以来“碑”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写法。“碑”在篆书隶书的写法中都没有上面一点,一直到明清之后楷书中才出现上面的一点。
        第四块景石墙是简牍帛书。简册、帛书、盟书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载体形式,是纸张发明前传播记录语言、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书写材料。整块景石墙像一副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尤其是左起第一副出土于温县武德镇的温县春秋盟书,更像一座连绵的小山。盟书的内容是春秋末叶,晋国的韩赵魏与范氏、中行氏做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打击敌对势力所进行的一场盟誓,当时有数千人参加了盟誓。近一个世纪的资料表明,简牍帛书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我们在这块景石墙上可以看到“林”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写法。
            纵观前面四块景石墙,可以看到黄河碑林四个大字。
            第五块景石墙是古代碑刻。古代碑刻兴于秦盛于汉流行于魏晋,碑刻品类繁多,内容博大。这里以字体为纲,精选了篆书,隶书,行草和楷书等字体的碑刻13通。左边第一通是大篆字体,内容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游猎之事,右边龟甲造型的碑刻是一篇墓志铭,书体为楷书,俊快轻劲,结体精湛,丰盈秀拔,代表了北魏墓志中较为程式化的书写风格。
        第六块是玺印篆刻。古玺印是华夏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作为表现官府,贵族和商人经济往来凭信的工具,在中原地区出现和使用的年代都比较早。这里精选了战国,秦汉玺印65方,明清篆刻流派经典作品8方,用来展现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字表现形式。其中左起前四方都是郑州出土的“亳”字,亳都指的就是现在的郑州,也是殷商时期的国都。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是行草区。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全国书协理事以及各省,直辖市书协主席的作品。现在我们看到的“黄河碑林”四个大字的碑刻,是由中国第一任书协主席舒同先生亲笔为我们碑林题写的名字。
        纵观整个黄河碑林我们可以发现,黄河碑林与传统碑林相比,表现形式多样,碑刻的表现有组合碑墙、浮雕碑墙、编钟墙、大地碑刻和景石碑刻等;碑刻书体真、草、隶、篆齐全完备,碑刻内容有诗词、联语、格言、警句等丰富多彩,镌刻手法分阴刻、阳刻、线刻等,入石刀法有平、圆、尖、麻多种。碑文或灵动飘逸、洒脱自然、凝重深沉、雄伟大方。
         黄河碑林是展示中国当代最高书法艺术成就的景观碑刻大观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他将时代文化与亘古长流的大河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庇佑我中华子孙的炎黄二帝牢牢融为一体,构成一道壮美的东方文明风景线。当您在黄河岸边欣赏黄河风光之余,站在这无言的石碑面前,能触摸到黄河文化脉搏有力地跳动。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