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龙峡水利风景区依托沁河河口村水库,由坝上湖面峡谷景观、大坝文化丛林及坝下滨河公园组成。河口村水库位于沁河干流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及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湖面长18.5公里,面积5.92平方公里;坝下滨河公园面积38万平米,水域面积 20万平米。目前,济源市已将沁龙峡水利风景区挂牌为“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 济源为“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沁龙峡水利风景区及周边,更是人文积淀深厚,山雄水奇景美。本景区坐落于距济源市二十公里的沁河峡谷,此处险滩飞瀑,千回百转,真个是“孔山刀剑立 沁水龙蛇走”。近年来,济源市着手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沿黄河和南太行两个旅游带,沁龙峡水利风景区紧邻五龙口风景区和东汉沁水公主的沁园(著名词牌《沁园春》的发祥地)大遗址区,与千年古寺盘谷寺景区浑然一体,具备绝无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自然条件。沁河是黄河左岸在河南境内的一级支流,沁河峡谷特别是水库工程建设区和水库库区,历史上地域文化灿烂突出,人文资源极其丰厚。五龙口水利工程始于秦朝,称枋口,巧妙利用河流弯道原理,首开隔山取水先河,与都江堰齐名,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历汉唐宋元,明代又在沁口开挖利丰、广济、广惠、永利、兴利五渠,五龙分水故称五龙口。千年来,该工程不毁不坏不淤不塞,至今仍然发挥着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具旅游开发、科学研究与文物价值。历史名址燕川渡,就位于水库建设区内,地处水库新修的金滩大桥下,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盘谷寺与五龙口的必经之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从此渡河,会亲访友,留恋往返,写下甚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驱车登临雄伟大坝,放眼水库坝上景区,有山有水有庙有猴有看头。一泓碧水,两岸青山。一泓碧水送爽,沁河起湖澄澈潋滟凉风生;两岸青山奔来,太行雄峙蜿蜒高耸竞奇秀。自水库两边三个旅游码头任一乘船上溯,过九峡十八湾,湾湾景不同。水依青山在,青山在水中。轻舟水上漂,人入画中游。著名的魏晋古栈道,就位于河口村水库上下游段的沁河峡谷,是三国归晋前后上党至洛阳间兵马粮草和商贾往来的交通要道,目前遗存有壁孔、司马懿石像、司马懿钓鱼台、司马懿藏兵洞和石门铭。船过猴道,又是一景。湖面两边山上,满布原始次生林,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家园,仅太行猕猴就有20多群3000多只。为便于猕猴觅食串亲,国家专门建起了两米多宽横跨湖面的猴行索道。湖右岸山腰,有引沁济蟒渠,又名愚公渠,工程于1965年开工,经10年奋斗,终建成可与林州红旗渠媲美的“人工天河”。河水哗哗唱山坡,滋润着覃怀大地。穿行库区的侯月铁路,是1995年建成的国家I级复线干线,是连接焦作月山到山西侯马的铁路,是焦柳铁路的延长线,既是战备线,又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 湖尾盘峪沟,更有飞瀑流泉美景。瀑布落差高达120米,珠玉挂帘,轰然声动,高瀑变幻有常,夏肥而冬瘦。山上黄龙庙,自古敬奉祭祀沁河黄龙。庙内存古碑数通可辨,庙后有清泉如盆喷涌,终年而不竭。泉水清澈,入口甘甜,山民奉为神泉,传久饮可医百病。湖尾古沟,有隋朝杨广古道分支遗留。毗邻景区的五龙口温泉,常年水温53度,最高可达72度,地热区域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00米,是我国内陆地区水温最高、水质较好的氯化物、硫酸盐、钙钠质医用地热矿泉。 沁龙峡水利风景区可说是福地洞天、人杰地灵,西向10余里的思礼村,就是“茶仙”卢仝的降生之地。卢仝是唐代诗人、文学家,自号玉川子,著有《茶谱》,据考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名臣张宗藩,清朝光绪年间人,生于水库淹没区河东村堂门,经层层考试中举武魁,直至升任镇守故宫后大门总监。他武艺高强,清正廉明,办事公道,被光绪皇帝亲笔御赐为九洲“巡抚”,是名闻遐迩的大“武辖”。 结合水库现场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积淀,沁龙峡水利风景区坝下滨河公园又分为“生态”、“科教”、“精神”三大部分,由一条游园轴线贯穿,形成“一线三区”的景观结构。正在实施的有水库展览馆和220平台的三园(安全园、节水园和科技园)以及右坝肩的历代水利名人浮雕、坝顶三个平台包括愚公、大禹、鲁班的雕塑小品、左坝肩的上善若水主体雕塑等。 将地域历史、民俗、典故、名人等融入工程景观设计,增强库区历史文化厚重感。比如我们把沁园春、燕川渡、愚公渠等等雕刻在大坝防浪墙上,形成连绵不断的文化长廊,使崭新的现代化建筑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亲近感。从景区入口到大坝顶部一路走来,行进的高度不断攀升,所感受到的景观文化也层层递进。游客从入园的生态林区、快乐船岛,体验山水依傍优美的自然环境 ——到220平台仰望大坝的伟岸,了解水利知识文化,体验科技筑坝的神奇——继而奋力登顶,一览坝上风光,感受古往今来水利精神的伟大,尽享山水林人融入大自然的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