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5355|回复: 0

桐柏山淮渎庙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0

回帖

62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23
发表于 2016-2-22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
       淮渎庙始于西汉,建于井铺(今固庙村),当时称“淮祠”。据汉《郊祀志》载:“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 1年),祀淮渎于平氏(汉,置平氏县),使者持节侍祠。”《桐柏县志》(乾隆版本)载:‘东汉桓帝延熹六年(公元1 6 3年)正月,南阳太守中山奴卢君增广庙制,躬身致祭,并遣官致祭者再。”当事者曾刻碑立于庙前,文曰:“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今县城西南三十里,固庙村),春秋崇奉”。《水经》云:“庙前有碑,南阳郭苞立”。汉碑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漫不可读。到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 3 4 4年),由翰林待制吴炳重书隶书碑。
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遣使将淮渎庙由固庙村迁移到桐柏县城东里许——龙潭河岸(今桐柏县一中学校所在地)。为什么迁庙,据清韩鸣金《重建淮渎庙记》载:“汉延熹六年,创祠桐柏西南三十里,庙宇湫隘,迫近市廛 ”据北宋路振《重修淮读长源公庙记》载:“先是长源公庙,在桐柏县之西南,地方湫隘,渊流沮洳。伏牛之潦,至?隼之墉屡毁。开宝中,太祖皇帝遣使徙其地焉。”桐柏新地址地阔基高:“巍山峙其前,长淮荡其后”。新修的庙宇:“僚坦屹立,回廊四合,雕甍高映,邈倒影而上,千崇扉洞。开列方轨而并进。夫制作之盛,邦家之壮观也”。该庙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扩建整修,殿宇房厨曾达五百二十六间,农田五百五十亩。据清康熙年间,桐柏县知县高士铎撰修的《桐柏县志》载:“宣德二年(公元1 4 2 7年),修补正殿,寝殿等处,共八十七间,其余香殿,碑楼等房共四百三十九间未葺。成化中(成化八年,即公元1 4 2 7年)工部尚书王复题准,太常卿俞钦大修淮渎庙。中建正殿七间,翼两庑各十二间,左右钟鼓楼碑各二间,前戟门五间,东西各建馆五间,东翼两厢共十间,中御香亭,右神库,左牲房,门楼西向,又建道房五间。翼两厢十间。门楼东向。四周土垣计一百九十丈,砖山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山门外,石狮、石兽并列;山门里碑碣林立,古柏掩映,铁狮雄踞,铁桩肃穆。再加古树“桐包柏(桐干里长柏树)”,“楸包桐(楸树干长桐树)”,更使景物壮严奇特。嗟乎!规模之壮观,建筑之宏伟,技艺之精良,堪称我国少有的一座宫殿式建筑群。
“雨淋头”,相传是禹对淮渎的告戒和惩罚。宋开宝(公元983年)前,汉淮渎庙还在固庙时,高大的淮庙大殿却常漏雨,淮渎神塑像头上吊着铁锅,用来接雨水。相传,这里因淮渎神庚辰好玩忽职守,故淮水经常泛滥成灾,禹怒,让雨淋其头,以示警告,促其尽职。头上吊铁锅,较之众神,景象独特,观者无不赞禹之明鉴,谴庚辰之殆工。

      淮渎庙前的“控诉砖”,是别于其它庙宇的特点之一。山门外,东西两边的墙壁,砌了许多大一块、小一块、旧一块、新一块的青砖,砖上刻着某年、某月、某地,遭受水灾的字样或图案。这些砖是淮河两岸人民祭时砌上的,它象征性的记载着淮神失职带来的恶果和人们对淮神的控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用“川锁支祁水尚浑”的诗句来讽刺淮神。
淮渎庙,两千多年来,几经兴衰,今虽庙宇倾废,但那三株汉时虬柏、高出地面三米的殿基、正殿红墙、麻石雕栏、宋代铁柱、明洪武御碑和那高大的旗座、断续的围墙、山门石阶、尚留着庙貌的痕迹。它记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历史的创造精神,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1.jpg

2.jpg

3.jpg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