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5103|回复: 0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11: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河大学生作品  本文于2012-6-25 上午 10:06:30发布  共有:572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0 /总评论6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游商丘水利风景区
河南大学金理想
一直以来,都十分仰慕各朝各代的文化古迹,总觉得有先人的遗魂透过冰冷的建筑威严而立,阅尽人间沧桑,傲然凌于凡尘。每遇一处遗址,总是暂时逃脱现实的羁绊,以一颗澄澈透明的心,步步谨慎地走入其中,虔诚地瞻仰遗迹,静静地接受时光那端或凌厉或慈祥的目光的检阅。
商丘,我慕名已久的古城。商丘水利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内古迹遍布,古城墙、明清四合院、文庙、侯方域故居、阏伯台……古城内外,绿树茵茵,葱茏苍翠;城湖环抱古城一周,与古城交相辉映,烟波浩淼,水光粼粼。古城俨然如同在水一方的伊人,秀美超脱,端庄典雅。只是不知,伊人心中,有多少英魂留恋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曾奋勇杀敌,一身戎衣;他们曾手执书卷,青衫磊落;他们曾言笑晏晏,月下花前……
张巡祠: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大殿内,他威严而坐,目光犀利,庄严肃穆。当年的他,曾那么豪气干云,倾财好施,曾那么孤绝傲岸,意气风发。谁会料到有那样一个结局?如今,那柄剑——浸染了无数人的鲜血的剑,还紧握在他手里;他的两个小将,还守卫在他身边。一千二百多年了,他应该含笑了——是的,他太累了。他明明是一介文官,却多次被推至平叛的前线。
就在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的余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十几万精兵进攻睢阳(今商丘)。守城的正是他和许远。近天命之年的他,从早到午,接战二十余次,士气不衰。许远以才能不及他,推举他为主帅。他率领一城将士,与十几万叛军在古老的城外对峙,偶尔奇袭。叛军用云梯攻城,他下令用火烧;叛军用钓车、木马攻城,他下令投石块……
一个月,两个月……广漠的平原上,血色弥漫,火光凄厉跳跃。中军帐内,他来来回回的身影映在斑驳的墙上。没有粮食了,不——是能吃的都吃光了,甚至是树皮和纸。一城将士啊,只剩下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他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保住这座城?怎么办才能保住那些生死与共的兄弟?没有援兵来,没有。来了,来了又能怎么样呢?徒然多了亡魂白骨罢了。他的目光穿过漆黑的夜色,望向西方,朝拜一般的地,沉痛、坚定。——那是他的忠肝义胆之所在啊!皇上,皇上,您瞧了吗?我们连背水一战的力量也没有了啊!他抬头望天,月光皎皎,这本应是万家和乐的时刻,可百姓却生活在饥荒与恐惧中,他……有愧啊!天可怜见!以生命来捍卫又何妨?
睢阳终破。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身首支离。叛军平定后,睢阳、芮城和邓州三地皆招魂而葬。在睢阳城内,百姓建起一座张巡祠来感念他。
如今,他坐在那儿,大义凛然,正气浩荡,守望着这片土地。他是可以笑了的——没有战争,这儿充满阳光和朝气,人们生活安定而富足。千余年后,这片土地安宁祥和,稳步发展,英雄,你看见了吗?
应天书院:独立书斋啸晚风
一千一百多年前,五代的后晋,邑人杨悫有个奇特的爱好——“乐于教育”。受归德将军赵直支持,他聚徒讲学,他的学生在他去世后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培养了诸如宗度、许骧、陈象等台阁重臣。北宋之初实行科举取世,文人士子慕名而来,书院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现状。当时称为归德书院。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曹诚在此筑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真宗命参知政事陈尧“题其榜”,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
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后,晏殊在此为官,范仲淹在此执教,使应天府书院盛极一时。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在当时并称“四大书院”。
千年来,因处于闹市,朝代更替,国家战乱,应天书院未能幸免于难,几番起落渐淡出人们视线。可是,曾经的辉煌是不会被历史掩埋的。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学子们朗朗的书声,感受到浓郁热切的氛围。自从文正公在此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天书院就注定将成为一个培养国之栋梁的地方。或许曾有郁郁不得志的学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但不乏“春风得意马蹄急”之士;纵使有傲岸之士“拣尽寒枝不肯栖”,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豁达之辈……
一年又一年,岁岁荣枯,青藤爬满了花架;一代又一代,风云变幻,青石书桌阅尽荣辱悲欢。当年的那个小书童,如今手执拐杖,步履蹒跚,那双睿智的眼眸里,流淌着浓浓的怀念、依恋。
壮悔堂:沉思往事立残阳
青砖灰瓦,雕龙画凤,这便是侯方域故居。他才华出众,他一生波折,他遇到了愿与之共度一生的女子,为她精心准备小楼并以她的名字命名——香君楼,可她却不被家人接纳。不得已,他和她只能隔了一座城墙,遥遥相望。这岂止是城墙?隔开他们的,是几千年的世俗!她去了,26岁的芳华,思念成疾,去了。独留他,落花,人独立。他就站在那儿,看残阳一点点被吞噬,追忆他的爱情、他的半生。心如止水,大彻大悟。他发誓终生不仕,并建造了这座壮悔堂来祭奠庸碌无谓的前半生。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两部文集。两年后,因感愤国事,追随香君,去了。
百年后壮悔堂被人们津津乐道,步入其中,佳人抚琴,才子摇扇,温馨美好。或许百年前是一场关于水月镜花的梦,梦醒就在今天,“你在彼岸织你的锦,我在此岸弄我的笛,从上一个七夕,到下一个七夕”。

[tr][/tr]
支持本文的评委: slly-lzf slly-bssk
评论人:文景:    评论日期:2012-7-6 上午 11:48:31
似乎与正文无太多联系,但文笔还不错。
评论人:快乐的鱼:    评论日期:2012-7-16 上午 10:44:38
想象力丰富,命题不错,修改一下,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评论人:一叶知秋:    评论日期:2012-7-17 下午 02:54:59
很好的文章!
评论人:蓝魔:    评论日期:2012-7-18 上午 09:54:51
很不错,写的太好了~~支持~
很不错,写的太好了~~支持~
评论人:heying:    评论日期:2012-7-18 上午 11:40:13
赞!
评论人:徐哲:    评论日期:2012-7-18 下午 03:57:33
独立书斋啸晚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