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5977|回复: 0

追古思今昭平湖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1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古思今昭平湖
作者:平静湖水  本文于2012-7-7 上午 08:08:48发布  共有:337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2 /总评论2      
                追古思今昭平湖                         作者:朱华科
在鲁山西部生活了三十年,散落在深山中的人家早已使你习惯,层层梯田豹纹般悬在山岭上。一个庭院:主房,厢房,院落,鸡舍,牛棚,建在高低跨度几丈的山坳里。院子旁一棵大树,院子外一丛翠竹,一眼水井,一盘石碾。生命便可以在这里繁衍。这人家如蛮荒的自然中的一朵美丽的花,让远道而来的人惊叹不已。你会以为这就是人与大自然的边界了。不料,再往山的深处走,人家会不断地出现。于是,惊讶变成了感叹: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家就有多高。这些人家,大都有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逃荒避难的故事,诉说着祖先迁徙与繁衍的苦难,挣扎,勇敢与智慧。
鲁山似乎是个天然的避难所。八百里伏牛山,乘秦岭之势从千里之外奔腾而来,到这中原的鲁山渐行渐止。因这大山,鲁山一带成了中原的边陲,虽有五千年的文明,却难以成为区域中心而自大。春秋战国时,这里忽而东属郑楚,忽而西属晋秦。地域的原因,鲁山、宝丰、郏县和宜阳成了远近闻名的匪乡。动荡年代,土匪是另类的难民。
沙河南北接纳万道泉溪。一泉成一溪,一溪一世界。逃荒者一担两筐,拖儿带女,沿着沙河逆水而上,向山的深处进发。一条沙河,无数条支流。支流又有无数条小的支流。逃荒者逆着这一条条水路寻找自己的世界,一直走到没有人烟处,放下肩上的担子,这小溪这山谷便是家园。一朝朝,一代代,一批批逃荒者源源不断地在鲁山的深山中拓荒。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一块石头四两土,可长五谷杂粮;山民们种柞养蚕,可织布成衣;野生山韭、木耳、猴头、拳菜、可做菜蔬;野生的灵芝、蝎子、柴胡、山药,可健身强体。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高贵或是卑贱,鲁山的山水都会接纳你。
将近四千年时,鲁山迎来了历史记载的第一位避难者。《史记·夏本纪》云: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二龙,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传说刘累生下来,两手手掌中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像“卯在田上”的“留”,和“系在田下”的“累”(先秦时“留”与“刘”通用)。刘累家人认为,这种胎记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出生的圣婴取名刘累。是佞臣的故意挑拨?还是刘累自己好奇?还是高傲的他,有意想捉弄一下孔甲?谜一般。他把死去的雌龙烹给孔甲吃了!而孔甲竟然没有满足,又向他要这鲜美的龙羹。刘累害怕了。他避难到这中原边陲。从朝廷到乡野,他不再是皇帝恩宠的豢龙氏。他自名“邱公”,在沙河上游风景秀丽的水口山前,依山傍水,筑城而居。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不知去向的人。孔甲知道他在鲁山避难,居然没有兴师动众追究他。刘累也坦然得没有再逃难到别的地方去。同样奇怪的是,孔甲崩殂以后,刘累也没有离开鲁山,离开邱公城,重返朝廷。人生中,一个也许并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让他把自己定在这个叫“邱公城”的地方。他大约在此生活了八十年。悔罪?赎罪?抑或由此伊始就大彻大悟?
邱公城是刘累的避难地,也是刘氏的发祥地。刘累后七十四世,刘邦起于沛,建立西汉政权。其后二百年,光武帝刘秀,在鲁山邱公城筑台祭祖,招兵买马,粉碎外戚王莽的阴谋,建立东汉政权。
没有山的孕育,就没有水,没有水的孕育,就没有人。伏牛山和外方山孕育了沙河,沙河孕育了两岸人民。
沙河出尧山而成势,向东流百里,出邱公城水口山而入平原。在尧山的怀抱里,沙河上美瀑俊潭,不可胜数。水聚为情,潆洄不去,眷顾不舍。再涝不溢,再旱不竭。一年四季,饮牛羊,灌溉庄稼菜蔬,浣洗衣裳,濯洗手足。萦绕的河水一旦冲出山的阻拦,便一路欢歌,东流而去,出邱公城的水口山,进入平原,浩浩荡荡,汇入淮河,归大海。
然而夏季汛期到来,暴雨如注。尧山落差两千米,沙河的无数支流,河道直陡,汇流快,水位高,冲击大。山民称其为“牤牛阵水”,亦有称其为“赶坝水”。常是几十里,甚或十几里的山下是响瓜晴天,山上滔滔洪水却不期而至,每年冲走人畜之事不断发生。而安徽阜阳的《班草湖民谣》更是唱道:
班草湖内穷人多,
不拾柴草不烧锅,
爹也忙,娘也忙,
天黑忙到大天亮,
打条芦席换口粮。
爹也盼,娘也盼
只盼淮河不泛滥
有朝出个大救星
治好淮河万民安。
落差仅有十五、六米的淮河中下游,水灾频繁。上游北方的洪汝河、沙颍河洪水入淮河干流时,与南方的史灌河、淠河洪水相遇,常在淮河中下游形成特大洪水。《史记》形容淮河:“荡荡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为语尧山东逝水,出山要比在山清”。公元1956年,随着“根治淮河”号召的发出,邱公城及周围数万群众举家迁移,数万民工从四面八方赶来,宁静的招兵台,再现昔日光武帝招兵买马的热闹情景。数万名民工在沙河的出山口前,肩挑背扛,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披星辰,戴月光,不分昼夜。春去秋来,历时三载,横断沙河的堤坝建成了,招兵台水库开始拦洪蓄水了。40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无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内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心宝岛金山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泛舟水上,仰览青天白云,远眺连绵群山,俯瞰碧波绿水,雄浑苍茫。湖水四周峰峦叠翠、鸟语花香,沁人心脾。游者追古思今,神游其中。
如今,汛期的沙河,变凶悍为温驯。水库防洪、灌溉、发电、养鱼,与民为利。招兵台水库亦更名为昭平湖。而沧桑四千年的邱公城却永远沉睡湖底。
浩淼的昭平湖湖心,伫立着两尊巨石。那是一对善良的姑嫂,在千万年的寻觅。
嫂嫂和小姑在泛滥的洪水中寻找婆婆,寻找那个打她、骂她,永远不满足她劳动的婆婆。寻找那对让嫂嫂挑水路上永远不能停下脚步,永远不能歇息的尖底桶。
嫂嫂的苦难从人间传到了神的世界,白胡子老人骑着马来看望她。那马也喝干了嫂嫂的三挑水。嫂嫂似乎有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善给任何人,可恶的人和素不相识的人。
神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白胡子老人顺手把自己的马鞭给了她。她将信将疑中接受了神的恩赐。从此,她解除了奴役的痛苦。
婆婆察觉了。她不明白马鞭的来路,但她坚信,她自己的权威不允许受到任何挑战。神发怒了。随着那马鞭被婆婆一抽,水缸里的水无穷无尽的向外翻涌。在神的意志面前,老婆婆的权威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嫂嫂的屈辱刹那间随着婆婆一起被洪水卷走。
可善良还存在心里。嫂嫂和小姑在滔天的浪涛中寻找婆婆。在神的爱里,闪耀着人的爱的光辉。
五十年的昭平湖,与千万年的姑嫂石,相得益彰,水为石生耶?石为水生耶?
正史里,舜无慈父而孝行。邱公城这化外之域的人民也许读不懂。他们也许还说不清二十四孝。但邱公城钟灵毓秀,邱公城的子民有自己的二十四孝。
天地洪荒,使这对善良的姑嫂站成千年的石头?
抑或一颗素朴的诗心,将这两尊巨石演绎成一对神灵的姑嫂?
抑或四千年前邱公城已经教化初成,其功邱公乎?
追问多余了。
这部动人心魄的自然之书!
这天地鸿蒙之初的初人!
这自然之子!
千年的伫立,千年的寻觅,跳动了千年的滚烫的心!

支持本文的评委: slly-lzf
评论人:尹静:    评论日期:2012-7-10 下午 03:19:59
写的不错,有味道。这个地方我去过,喜欢。
写的不错,有味道。这个地方我去过,喜欢。
评论人:平静湖水:    评论日期:2012-7-20 上午 10:36:43
三克油!欢迎再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