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450|回复: 0

悠悠未了情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悠未了情
作者:平静湖水  本文于2012-8-24 上午 11:08:40发布  共有:324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0 /总评论0      
我与昭平台水库的悠悠未了情始于1955年的一场篮球比赛。正是这场篮球赛,开始了我对水利水电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从小就是个铁杆篮球迷,上小学时特别爱看篮球比赛。一有赛事我就自告奋勇当啦啦队员,去给自已喜欢的球队“加油”助威。篮球比赛精彩激烈,跌宕起伏,为鼓舞我方士气,我们啦啦队变着法呐喊。比分胶着时更加揪人心,这时啦啦队格外卖力,手舞足蹈,简直把嗓子都喊哑了。
我的几位弛骋球场的小学老师,个个身怀绝技:叶老师投篮百发百中,戴老师突破势不可挡,程老师抢断手疾眼快,张老师传球潇洒自如,赵老师防守无懈可击……,难怪他们都是县篮球队的球员。那时看他们参加的篮球比赛,让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那感觉比现在看NBA总决赛还要过瘾。
我刚刚升入初二时,一个深秋的星期天,听说那天在县篮球场有大型篮球比赛,可把我乐坏了,十点钟开始的比赛,我早早地到了那里,对阵双方是鲁山队和征洪队。我盯着海报,心里嘀咕着“征洪队”是何方球队时,听身后人说,“征洪队”就是勘探昭平台水库的勘探队的球队。我恍然大悟,“征洪队”就是能征服洪水的队伍啊!原来他们是敢与龙王抗争的今世大禹。这时我猛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带我到金玉章村的小庙里给河神爷和龙王爷磕头祈求保佑的情景,想起了1943年沙河发大水给外婆家和金玉章村造成的灭顶之灾。想到这里,我对征洪队暗自崇敬起来。
征洪队一亮相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队员们身着白色球衣,大红色“征洪”二字格外耀眼,他们身材魁梧,动作灵巧,跑、跳、传、带、投各项球技娴熟,练球中就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可鲁山队中毕竟有叶老师、戴老师他们,我想,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肯定精彩好看。
比赛一开始,我们鲁山队先声夺人,快速反击连连得手,打征洪队一个措手不及。可是没有几个回合,征洪队就适应了我们的打法,他们全场紧逼的战术十分凑效,逼得我队忙中出错,乱了方寸。对方连连贯了我们几个球后,征洪队把比分反超。原来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个人球技精湛,整体配合默契,战术灵活多变,体能充沛惊人,真是天外有天啊!
很快看出两支球队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我队靠单打独斗勉强支撑了半场,就只有招架之功了,连我这个鲁山队的铁杆球迷,到后来竟给征洪队鼓起掌来。结果,我们鲁山队以大比分败北。比赛结束运动员退场时,我跟在征洪队的后面走出了球场的大门,怀着惜别的心情目送他们离去。从此,我喜欢上了这支球队,并萌生了将来做一名征洪队员的念头。
1956年“五四”青年节,团县委召开“向科学进军”动员大会,主席台中央端坐着一位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离得远得同学们踮着脚往台上看。主持会议的人介绍说,他是一位苏联专家,来鲁山是帮助我们兴建昭平台水库的,今天让他和同学们见面,就是要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向科学进军,将来做一名祖国建设的专业人才。主持人介绍后,苏联专家站了起来,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这时,台下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整个会场都沸腾了,好一阵才平静下来。
苏联专家的出现对我震撼很大,原来修水库还有那么大的学问!看来当一名征洪队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可。于是,做兴建昭平台水库那样的征洪队员,成了我学生时代的学习动力,我的心和昭平台水库贴在一起了。
1958年昭平台水库开工,豫东几个县上万名民工开赴工地。有一天鲁山高中组织学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那时施工条件很差,工地上除了几台推土机和碾轧机,再没有别的机械,施工全靠人海战术,修建大坝全凭民工们镢头刨,铁锨装,箩筐抬,架子车拉的愚公移山精神。那是“坐火箭”、“放卫星”的年代,整个工地可以用“人声鼎沸,红旗招展,意气风发,干劲冲天”来。我们这些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运土大军的洪流之中。
运土上坝有两条往、返不同的路,抬土、拉土各行其道,重载、空载循向而行,互不干扰。抬土的不是走,而是跑;拉土的不是跑,而是飞;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激情。拉车道上有一条漫长的下坡路,拉车的民工到了那里,让架子车尾部的“拖圈”着地,两臂架在车把上,两脚不时离地,让车子靠重力往下冲,到坡底后再靠惯性飞也似的往前跑,你追我赶,惊心动魄。
那时我们是十八、九岁的“冒失”小伙子,在民工面前怎会示弱,拉车到了那里说什么也得表演一番。谁知马志远马失前蹄,车子像箭也似的撺了下去,他的腿被重车轧断了,几个同学手忙脚乱的把他抬到设在工地的医务室。那时候“眼熬烂,退跑断,麻批儿捆捆还要干,轻伤决不下火线”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我们哪有当狗熊、下火线的道理!反而劲憋得更足,车装得更满,拉起车来脚下生风似的往前跑,只是不敢再表演“飞车特技”了。
那次义务劳动是我为祖国水利建设培的第一抷土,流的第一次汗,那炽热的劳动场面不仅使我终生难忘,而且更坚定了我将来做一名水利建设者的决心。后来我的求学之路虽遇坎坷,在这种决心的支撑下,我还是以第一志愿考取了我国最高水利学府——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水电部第三工程局,使我有幸参加青铜峡、石门两大水利枢纽建设和嘉陵江上游水利规划,实现了做一名征洪队员的夙愿。此后,修建昭平台水库时民工们那种不计报酬、不畏艰险,吃大苦、耐大劳的牺牲精神和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慨,鞭策着我,鼓舞着我,成了我工作的动力。我是因修建昭平台水库而立志成为水电建设者的,这种特殊的感情,使我和昭平台水库心心相印,离思萦怀。
1975年8月陕南普降暴雨,汉江流域山洪暴发,石门工程经受施工期最大的一次洪水袭击,水电三局的万余名职工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谁知这时河南的雨下得更大,造成了石滩漫水库溃坝的沉重灾难。水电系统内部传达了这一消息后,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昭平台水库可不敢有什么闪失呀!我坐卧不安,立马写信向家里讯问情况。每天从工地一回到住所,不管如何疲惫,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河南新闻,看能不能得到一点昭平台水库的消息。十几天后我收到了家里的回信,信中说,经过几千名基干民兵的日夜奋战,昭平台水库经受住了“75·8”特大洪水的考验,此时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75·8”洪水后,昭平台水库进行了加固,后来又修建了新的泄洪闸,大大提高了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至此,我的心才踏实起来。
1978年底我调回鲁山,鬼使神差,我改行做了教师。1984年6月我又到县教育局主持全面工作。一天,为学生上学的事,昭平台水库管理局的王朝海书记找我,人不亲行亲,我们一见如故,我满足了他的要求,把库区乡中和城关中学作为昭平台水库管理局子弟上初中的定点学校,这也算是我对水电职工的一丝回报吧!
我主政教育局期间,为了给参加高考的学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在开考的前一天——7月6日下午,考场对考生开放后,只要天气允许,我会亲自带领外县的监考老师到昭平台水库乘船游玩。那里湖光粼粼,碧波荡漾,如画的湖光山色令他们陶醉;姑嫂石的故事,王莽撵刘秀的传说,邱公城的轶闻,丰厚的文化底蕴诱使他们遐想。他们心情舒畅了,咋会有苛求鲁山考生的道理。这样,昭平台水库成了我和外地监考老师沟通的平台。
我是搞水电工程出身的,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吧,每当看到昭平台水库时,很留心水位的变化,我发现,即使在丰水期也很难看到水库在正常高水位运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疑问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知道昭平台水库运行以来,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是6.02亿m3,可近年来的平均入库径流量只有4.8亿m3,特别是入库洪峰流量近几年没有超过1000m3/s,最小的年份还不到“75·8”特大洪峰流量9190m3/s的二十分之一。这使我大吃一惊,昭平湖的水在减少啊!这时,我期盼着昭平台水库能有一个既能安全度汛又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的调度方案。我的这种期盼还时不时流露出来,理解我的人说,这是一个老水电建设者的情怀;不理解我的人还说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呐!
1996年我到南京出差,办完公事后特地回到母校找华家鹏叙旧。我们是同窗好友,又在水电三局一起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后来他调回了母校,又到俄罗斯圣彼得堡水电学院做了两年访问学者,已是大名鼎鼎的教授了。你说怪不?交谈中我们居然讨论起昭平台水库的调度方案来,各抒已见,不亦乐乎。他知道我和昭平台水库的渊源,临别时他对我说:“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痴情不改呀”!
水是生命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在所有资源中水对人类来说是最宝贵的。而我国却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的五分之一,正是昭平台水库的一池碧水改变了鲁山的命运。生活在鲁山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该为有昭平台水库而庆幸。
昭平台水库管理局倡导兴建的刘累陵座落在五里岭龙头的昭平台上,它是全世界刘姓梦牵魂萦的圣地,昭平台水库因此而驰名中外,享誉全球。鲁山因成为刘姓始祖地名扬四海,倍感荣耀;鲁山刘姓因成为始祖嫡脉后裔不胜光荣之至。我是鲁山刘姓中的一员,受昭平台水库管理局之邀,作为始祖嫡脉后裔的代表,参加了刘累陵奠基典礼、迁茔仪式、始祖铜像奉安庆典和始祖殿落成拜祖大典,又和刘福朝同志一起作为鲁山代表团的正、副团长参加了第四届世刘会及每年4月19日举行的拜祖盛典。我是昭平台水库管理局倡导兴建刘累陵的见证人,根脉所系,使我和昭平台水库的缘分今生今世再也割舍不断了。

作者:刘铁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