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076|回复: 0

辉煌的历程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0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辉煌的历程
作者:大海一舟行  本文于2012-8-30 下午 11:42:07发布  共有:265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0 /总评论0      
辉煌的历程
张海民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是国计民生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故历代明君贤臣和有志之士,莫不把治水作为治国安邦的良策而功绩昭著。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对大自然的肆虐,不是逆来顺受,俯首听命,而是发扬大无畏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从某种意义讲,祖国的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兴利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把兴修水利作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措施。灵宝人民遵照毛泽东主席“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增产的大事”的指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全国一盘棋”精神,为除害兴利演绎了一幕幕辉煌的历史。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灵宝人民经过断断续续十五年的艰苦奋战,建成了三门峡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窄口水库。那个火红的年代,那段鲜活的历史,至今还令多少人为此而振奋,令多少灵宝人为此而自豪。
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灵宝市,丘陵连绵,沟壑纵横。自古以来,旱、涝灾害频繁,旱灾尤甚,祖先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把眼光倾注在奔腾、咆哮了千万年的弘农涧上。这条河流虽然曾养育过灵宝人民,但每逢暴雨,也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在弘农涧河拦腰截流建库,防洪灌溉,使其造福人民,在当时形成了共识,成为人们走向美好富裕生活的愿望。
窄口水库建设,曾三上三下,几经周折,但始终没有改变人们建库修渠矢志不移的豪情。
1959年11月,中共灵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研究决定建设窄口水库,引水上西塬。县里成立了窄口水库指挥部,筹措资金,调集物力、人力开赴五亩乡长桥村,窄口水库工程破土动工。
1960年5月,完成了坝基截水槽的开挖回填,因三年自然灾害,同年9月,水库建设被迫停工。
1968年11月,经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窄口水库复工。灵宝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全县群众,从公社到生产队,以民兵团、营、连、排建制,开赴水库工地。全县动员,全民行动。各公社群众步行十几里、几十里、上百里路来到窄口。11月10日,在长桥广场隆重举行有5300多名水利战士参加的复工誓师大会。人们群情激昂,纷纷表明了修好水库的决心。
窄口水库工程属民办公助性质,主要工程建设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完成的。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技术都很落后,财力、物力奇缺,没有住处,人们就劈崖打窑,傍山搭棚;没有粮菜,由公社、大队、生产队筹集;没有工具,从自己家里拿;劈山用锤敲钎打,运料用肩抬车拉,钢钎钝了自己捻,工具坏了自己修,一切都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如果说建库筑坝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那么当年“五三”大会战的情景则更令人刻骨铭心。1970年冬,大坝在不具备条件下合龙,直到1971年4月,大坝填筑仅22米,距省要求5月底大坝筑高53米还差31米。当时距离汛期只有两个月,形势非常严峻,是上马还是下马的争论很激烈。在这决定窄口水库命运的关键时刻,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窄口水库不能下马,要好好搞上去。于是,上下思想统一了,拉开了抢筑大坝53米高会战的序幕。很快,洛阳地区派遣20名地县级干部坐镇指挥;省地来了30名专家教授和水利技术骨干;有关单位院校、解放军等38个部门,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全县总动员,各级一把手上阵,调集3万多名身强力壮的水利战士,浩浩荡荡上了工地;科技人员提出用砂砾石代料、“戴土帽”等应急方案。顿时,一场声势浩大的“五三”大会战打响了。狭长的河谷里摆开了5公里长的战斗场面,放炮声、机器声、广播声和催人奋进的口号声,惊天震地,响彻云霄。工地上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展开了劳动竞赛,夫妻同劳动、父子比贡献,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会战热潮一浪高一浪,最多日上工38000人,上坝工程量13800立方米。
6月27日至28日,弘农涧流域突降暴雨,洪水猛涨,工地道路被冲断,料场被漫,工棚被淹没,窑洞坍塌,库水位剧升,随时有漫坝的可能。指挥部迅速从焦村、西闫等民兵团抽调1536名抢险突击队员,投入到紧张的防洪筑坝战斗中。29日晨5时,抢险突击队在大坝迎水侧筑垒2米高子堰,挡住了洪水。洪水过后,大家又信心百倍地投入会战。7月19日胜利完成了“五三”会战任务。7月26日实现百年一遇60米坝高的防洪标准,使大坝得以安全度汛。“五三”会战完成工程量60万立方米,若做一道一米高,一米宽的土墙,可以把西安和郑州连接起来。
1973年4月,大坝建成,其它工程也相继完成,水库工程建设的第二个阶段也基本结束。
1975年8月,豫南特大暴雨发生后,遵照上级指示,对水库安全进行复核,提出了《窄口水库加固工程设计》。自1975年11月开始水库工程第三阶段建设,将大坝加宽加高,放缓坝坡,对坝体及基础进行灌浆,并增设了非常溢洪道,将防洪标准提高到万年一遇,1983年4月竣工。
在十多年的工程建设中,人们战严寒、斗酷暑、攻难题、搞会战,青年突击队、铁姑娘、爆破能手、排险尖子不断涌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和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我们不会忘记省水利厅总工何家濂,义马矿务局老工人张三德等一批为水库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我们更不会忘记程村公社肖泉大队民兵营长、窄口库渠程村民兵团肖泉连连长罗米发,省工程队主任工程师王孔范,解放军战士谷志海等为水库建设献出宝贵生命和因公致残的人们。
据统计,国家为水库建设总投资2800多万元,而灵宝人民付出的经济代价相当于国家投资的5—7倍。
窄口水库建成后,可将20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洪水下泄,对保护灵宝市区、陇海铁路、沿河厂矿和村庄人民的生命财产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可控制灌溉面积35万亩。三台机组累计发电3亿度,为灵宝市的工农业生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劈山截流缚苍龙,高峡出平湖。
兴建窄口水库是振兴灵宝,造福人民的千秋大业,是二十世纪灵宝人民艰苦创业的伟大壮举。
窄口水库的修建是灵宝人民改造自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窄口水库的建成是灵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窄口水库不仅是一库水,而是一库油,一库粮,一库欢喜泪,一库庆丰酒。灵宝人民在长达15年的建设时间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胜利完成了水库建设的各项任务,展现了灵宝人民崇高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留给我们的永远是赞美,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