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829|回复: 0

散文《烟雨水帘洞》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09: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文《烟雨水帘洞》
作者:杨静  本文于2012-9-1 下午 12:35:00发布  共有:136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2 /总评论2      
[url=]烟雨水帘洞[/url]
我总觉得,我与雨,有着不解的缘分。出发去水帘洞那天上午,还是个多云天气,行至途中,天空渐渐阴暗下来,有一种轻轻的凉意。还未到水帘洞,就有丝丝的雨飘落下来。
雨很小,落到身上,没了感觉。只是眼前的雾,朦朦胧胧地飘来飘去。往远处看,雾中的桐柏山若隐若现,像披着一层轻纱,透过轻纱,山依然凝绿。那绿,是流动的,缓缓地飘来,由远及近,在我的眼里跳跃着、鲜活着。
路边是一条小溪,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清清的溪水从山上流淌而来,撞击着小溪里的乱石,激起浪花朵朵。它们跳跃着,闪亮着,歌唱着。小溪的上面,就是水帘洞。沿着小溪,转了几个弯,眼前就出现了一座寺庙。
站在寺庙前,听到水流湍湍的声音。不用说就知道,寺庙后面就是水帘洞了。可能是前两天刚下过雨的缘故,水量稍大,水声也更响亮。雨后观瀑,当是最佳之时了。
水帘寺依山而建。但凡名山大川,都有寺庙存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多在风景绝美之地,可以说,凡是有寺庙的地方,就有美丽的山水。寺庙因美丽的山水得以传播,更富有禅意;青山绿水因寺庙而显得生动,平添了一种文化内涵。当代学者罗竹风说:“名山古刹相协调,可供游人观赏、休息;僧侣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形成一个自然风景区,茂林修竹,清流潺潺,真可称世外桃源。”寺庙与山水相融,不能不说是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水帘洞高约20米,虽称之为洞,但实际为一半圆壶腹状的悬崖峭壁,陡峭的岩壁如刀削斧切,气势恢宏。
游水帘洞,不能不去洞中一看。沿着山路弯弯,来到水帘洞内,洞不大,可纳百人。洞内岩壁湿润,水珠下渗。洞的中间,有一尊孙悟空的塑像,气宇轩昂,一身正气,难怪妖魔鬼怪看到孙悟空,心惊胆战。站在洞内向外看,瀑布飞流而下,遮掩着洞口,宛若一幅天然的门帘。我想,“水帘洞”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吧!
从洞内出来,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心中总有一丝遗憾。走出数十米,回过头来,忽然觉得眼前一亮。那亮处是一道雪白的溪水,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飘落,巨大的水流似粒粒晶莹的珍珠组成,一缕缕向下飘洒,化成万斛珠帘,垂挂在赤壁之上,给人一种如雾如烟、痴如梦、飘洒洒的感觉,令人赏心悦目。
水帘落下之处,是一方圆几十平方米的水潭。潭水清澈碧绿,几尾青鱼在水中游动。而峭壁上的小树、灌木、花草,倒映其中,随风舞动,亦真亦幻,别有一番情致。
我想,刚才心中的那种感觉,在不经意中找到了,那就是一种气势!这种气势犹如激昂奔放的音乐,把人带入庄严神圣的肃穆之中。面对这高耸、宽阔、雄伟、壮丽的水的律动,不能不使人体验到一种屏息凝神、惊诧赞叹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水帘洞最能触动我心灵的地方。
山得水而成趣,水依山而妩媚。水帘洞的美,又何尝不是“山水因人而生动,人因山水而净化”呢?
这样想时,氤氲的雾气向我袭来,在淡淡的雾里,我觉得,天上人间,原来如此啊!

   河南桐柏网通公司  杨静  13937741026

评论人:宁静致远:    评论日期:2012-9-1 下午 03:16:10
“山水因人而生动,人因山水而净化,淮源美景多啊
评论人:祖克慰:    评论日期:2012-9-9 上午 11:50:44
隽永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