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471|回复: 0

感受黄河 叶剑秀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分站赛参赛作品)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

回帖

479

积分

版主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5-1-27 0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受黄河 叶剑秀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分站赛参赛作品)
作者:野太阳  本文于2012-9-9 上午 11:05:19发布  共有:137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3 /总评论3      
感受黄河
叶剑秀
走近黄河,去聆听她的心音,把自己的身心融进去,心灵的张扬仿佛也在无限地延伸。观瞻黄河,去领略她那天然的浑厚雄壮,心也就跟着超脱奔腾起来。
感受黄河的最佳去处是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

这里是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南依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市,西邻九朝古都洛阳,东靠七朝古都开封。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华北大平原的起点。站在景区的邙山之上,东观京广铁路,西望楚汉争霸古战场,去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史诗,去感叹黄河文化的丰厚与灿烂。

黄河是一条举世瞩目的万里巨川,似黄龙卧野,以其“万里黄河万古流,哺育群生半九洲”的气势,决昆仑、触龙门、惊天动地走风雷、气吞万里,魂统九洲,雷奔大海。

黄河流经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更以其“悬、险、荡、阔、浊”之奇,构成一幅百里山水画卷。身居邙山之巅,可谓“登北邙举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浩浩乎神州大地。”恍若置身悠悠华夏摇篮之中,尽享激情飞荡的惬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诗人李白把黄河一泻千里、勇往直前的磅礴气势,描述得酣畅淋漓。

“览百川之弘壮,莫尚美黄河。发昆仑之峻极,出积山之嵯峨。”这是晋成公在其《绶大河赋》)的传世名言,寥寥数语,把黄河的壮美描述得如此飘然俊逸,令人赞叹不已。

文韬武略的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五二年视察黄河时,却没有赋咏黄河的诗兴,更没有留下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 而是表现出了政治家的忧患和信念。他眺望着浊浪东逝的黄河,感慨万千: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连年征战、乱砍乱伐造成的一条害河。俗话说得好,黄河九曲十八弯,富了前后套,害了山东和河南。它一出三门峡,就像一匹收不住缰的野马,放纵奔腾,搞不清会在哪里出乱子。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绝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确保黄河铁路桥的安全。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这就是新中国人民的领袖和古代君王的不同。一个用优美的文字赞美黄河,一个以睿智的思维去正视黄河。一代伟人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昭然华夏。

约在3500年前,黄河中下游的殷商王朝和埃及、巴比伦并称上古代时代三大著名帝国。自殷商王朝起,至北宋的3000年左右时期内,黄河中、下游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在这一地区的黄、炎两族定居中原,因最早进入阶级社会和建立国家,便融为一个民族叫华夏族。华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后世汉族也称炎黄子孙。

郑州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山上,矗立着炎黄二帝塑像。塑像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浑然天成,融黄河、黄土、黄帝三者为一体,以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一个威武刚强、凤目龙隼、气宇轩昂,一个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延续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它发源于黄土河沿岸,后向周围扩散,从中华文化的发源、扩展和波及范围可见,以黄河为主轴的郑州地区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炎黄二帝的面前,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

我们习惯把黄河叫母亲河,黄河,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在黄河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华夏民族在黄河的滋润成长壮大。

郑州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五龙峰山中,用汉白玉雕刻成一尊塑像,通体呈乳白色,名曰“哺育”。一位“母亲”发束微髻,身装唐装,怀抱甜睡的婴儿,形态凝重而高洁,表情安详而慈惠,她背依巍巍岳山,面向滔滔黄河,在壮丽山河的映衬下更显得端庄、惠美。“母亲”是黄河的象征,黄河是母亲的化身。塑像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华夏民族的血肉联系和母爱亲情。这尊塑像是对母亲河的最好解读和诠释。

遥想远古洪荒岁月的尧、舜时代,人类生存的最大危害莫过于洪涝灾害了,于是就有了历史上大禹治水的经典华章。

大禹治水的位置在荥泽,即现在郑州生态旅游风景东部的大平原。禹经沿途考察,认为荥泽是治好水灾的关键所在,遂决定把荥泽作为治水的重点。疏浚河道,开挖沟渠,将荥泽之水排入海里去。《水经注》引《晋地道志》称:“济自大坯入河,与河水斗,南溢为荥泽。昔大禹塞其淫水,而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以通淮泗。”这便是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1984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在生态旅游风景骆驼岭主峰之上,修建大禹塑像。塑像坐西朝东,面向黄河及东部平原。大禹头戴斗笠,身穿粗衣,右手持耒,左臂挥扬,形象朴实庄重,充满智能和力量。塑像正中嵌有一碑,镌刻“美哉禹功,名德远矣”八个大字,追忆大禹治水“过门不入,诞子不亲,终使洪流归大海;善言是拜,寸明是惜,长留典范育斯民”之功德。

黄河其患,灾难深重。大禹治水其后,历代后人前赴后继,治理黄河,整修加固。战国时始出现堤防,两汉以后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堤防体系。至唐宋,黄河之上便有了“地管御河,商旅往返,船乘不绝”的壮观场景。

短暂的繁华难易掩饰黄河的野性,流年的太平转瞬即逝。直到解放时黄河一直在黄、淮、海平原上横冲直撞,潜在的隐患时刻危及众生。究其根源,缺乏的是宏观制空,综合治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黄河堤防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整治,完成土方5亿多立方米,相当于开挖两条巴拿马运河,改成石坝、石垛5000多道组成几百处抗击洪水的前沿阵地,背河洼地放淤固堤500多公里,取得四十年不决口的伟大胜利。至1985年,国家用于防洪工程的总费用过52.68亿元。

在郑州生态旅游风景区游览,有幸一睹桃花峪的风采。

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自然景观由山水、沟谷、平原构成。桃花峪处于黄河冲积扇的顶端。河流一般以河形划界,在桃花峪以下冲积形成的河床摆动比较大,在其上则摆动不太明显或幅度较小,自桃花峪以下,河出峡谷进入黄淮海冲积大平原。桃花峪以上为黄河中游,自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

桃花峪导控工程位于郑州生态旅游风景区内,坝体结构均为充沙长管袋褥垫沉排,抛石护根。坝体建成后,配合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减少对邙山的冲刷。站在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向下俯瞰丁字坝,蔚为壮观。
“引黄入郑工程”邙山提灌站,位于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五龙峰景区的中心。整个水利工程气势磅礴,提灌站前有一个巨大的沉沙池,面积三百一十亩,水面宽阔;提灌站泵房巍峨耸立,两级提灌,总扬程八十六米,八条输水管道犹如八条巨龙蜿蜒在山梁上,提水能力十立方每秒;输水干渠总长二十四公里,渠道通过六条隧道,五座渡槽,三个沉沙池,一百余座桥、涵、闸、坝。目前提灌站承担着郑州市区65%以上的源水供应,成为郑州市的生命线。

如今的黄河之岸,金涛浊浪,奔流不息,辽阔无垠,气象万千。邙山之下的星海湖碧波荡漾,绿色长堤,薄雾轻纱。沼泽湿地,生态园林,银鹭飞翔。曲径通幽之处,馨香弥漫,沁人心脾,疑入仙境。放眼远眺,蓝天彩霞,奇妙无穷,遐想无尽。

游览郑州生态旅游风景区,亲近黄河,解读黄河,感受黄河,既能体会到黄河母亲的宽厚包容,又能顿生爱国、思古的豪迈之情。

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她的气度在于,激励着炎黄子孙不畏艰险,阔步向前,她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黄河的伟岸丰姿,历史铭记。黄河的狂放执着,必将启迪中华儿女去开创新的天地,造福人类,惠泽华夏!

作者简介:叶剑秀,男,1960年1月出生,鲁山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过纪实文学集《为警无言》、长篇小说《野太阳》、小说散文集《黄土厚韵》,现任鲁山县作家协会主席。
地址:河南省鲁山县文联转作协
邮编:467300
电话:13461261188    13703409787

评论人:祖克慰:    评论日期:2012-9-9 上午 11:18:18
欣赏叶兄的散文。问好!
评论人:野太阳:    评论日期:2012-9-9 下午 06:35:52
感谢克慰。期望再相见。
评论人:李耀扬:    评论日期:2012-9-9 下午 06:51:12
问好剑秀 !视野开阔 ,笔走神龙 !欣赏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