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郑州黄河生态水利风景区分站赛参赛作品】
作者 乔阔
我们是从郑州黄河生态水利风景区去亲近黄河母亲的。风景区中有一个数几万平方米的大广场,叫“炎黄”广场。广场上,一只巨鼎数十米高,还有图腾柱、编钟什么的,都是超大型的,特别是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其实就是一座山峰。我们走在这样的广场上,矮小如孩童。实际上,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其实就是“孩子”来探望母亲的。我们离开母亲太久太久了,非常思念我们的母亲,非常依恋我们的母亲,非常想听一听母亲的心音,看一看母亲的容颜,闻一闻母亲的气息,亲一口母亲布满皱纹的额头,在母亲怀里撒撒娇,说说话,道道离别之苦,表表记挂之情。因为,儿行千里念母亲,不管我们离家多久,走得多远,心中放不下的唯有对母亲的系念。
我们在一个小山坳里见到了“哺育”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盘腿坐在荷花池中,正在“哺育”怀中的孩子。这孩子不是别人,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中华儿女中的每一个,但具体是谁,唯有黄河母亲知道。她虽说仅是一座汉白玉雕像,但我觉得,黄河已不再是一条河流,而是这样的慈母的形象了。这让我们少了距离感和陌生感,见到她,心里暖洋洋的,有与母亲相偎相依的渴望。我们的黄河母亲端庄大方,美丽贤淑,她用无尽的乳汁,养大了无数个孩子,养大了一个民族,让这个民族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当然,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母亲到底有多少个孩子,但神奇的是,我们的母亲都能真切的认得她的每个孩子,并能唤出他的乳名,因为我们都携带着母亲的基因: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实际上,我知道,汉白玉雕成的黄河母亲,只是我们精神与感情的寄存处。而黄河母亲的博大和宽广,她的真实存在,还需我们用目光去搜寻,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知。于是,我们登到小顶山上,急切的想一睹黄河的风采,看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向东眺望,竟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和街道,黄河却在辽远苍茫处,心中不免生出遗憾。好在巧遇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优秀儿子——毛泽东,他也是来这里看望黄河母亲的,并留下一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就匆匆地走了,而一座他的铜像,却永远的蹲在这里,守望黄河。我疑惑,他能看到黄河吗?省水利厅风景处的吴科长解释道:过去小顶山下就是桀骜不驯的黄河,经过长期治理,沧海已变桑田,若不是晴天,站在这里已看不到黄河了。若如此,这位伟人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展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一艘气垫船带我们向黄河靠近。我按捺不住激动和期待的心情,不时向外张望。这是一条窄窄的水道,夹岸的杨柳上,跳动着阳光的碎片,洁白的水鸟在四周飞翔,仿佛童话的世界。气垫船行走约十分钟,前方突然有一条土埂拦了去路,可气垫船风驰电掣,根本来不及刹车,就径直冲了上去。我惊恐万状:不好,要出“船祸”了!赶紧抓紧扶手,闭上眼睛。谁知,气垫船平稳的一跃,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另一个世界里。
黄河!这就是魂牵梦绕的黄河!我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就一下子扑到她的怀抱里,这让我有些茫然和无措。以前,我只是在电视里、镜头里领略过她秀美的神韵,而现在,像做梦、像驾云,眨眼功夫,就已身在黄河之中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黄河,看看她俊美的模样,体味她别样的风采,感受她慈母般的情怀。
黄河,的确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河流。她的河水黄的那么独特,那么纯正,那么亲切,那么接近我们的肤色,那么让人心醉!我有深深地认同感,我们通身都有她黄色的烙印,她就是我们血脉相连的母亲。我为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感到无尚光荣和无限自豪!她的河水是铜质的,凝重的,她的每一个漩涡,每一朵浪花,都是沉甸甸的,发出金子般的光芒,充满质感,蕴含力量。这张扬着黄河母亲的性格:沉稳、庄重、刚毅,雍容华贵,绰尔不群。果真有母仪天下的风采。她的河水仿佛不深,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沙洲,但我认为,这正是黄河母亲最伟大的地方,有了这些沙洲,才能成其为土地,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了土地,才能长出五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黄河每年带到下游的泥沙就有16亿吨,这才有了华北大平原的沃野千里,才养育了无比众多的中华儿女,这是黄河母亲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走下气垫船,来到对岸的黄河滩上。河滩上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田野,在我双脚踏上黄河滩的一刹那,脑海中忽然蹦出一句话来:我迈出的这一小步,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大步。因为从结网而渔的水中、从聚众围猎的山上,走向辽阔的原野,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炎黄”广场边矗立的两位伟人,正是他们,担负起了这个使命。据传,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是两个部落的首领。炎帝发明了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造衣裳,教人打井,其妻嫘祖还发明了缫丝技术。是他们,把中华民族从山中、河里带向了辽阔大野,开始种植粟、糜、稷、稻等农作物,开始用粮食来喂养中华民族,开创了农耕文明的伟大时代。他们就生活在今陕西境内的黄河边上,在顺流东迁过程中,又合力打败了蚩尤,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大团圆、大发展,成就了我们泱泱华夏大民族。黄河滩上的这片沃野,有谁敢说没有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有谁敢说这青青禾苗间,没有他们滴落的汗水?他们,是黄河母亲养育的最优秀的儿子。
我再次来到“炎黄”广场,来膜拜这两位先贤。我要感谢这座塑像的设计者,塑像的这个高度是个恰当的高度,是介乎于人、神之间的高度,是一个可供我们仰视的高度,他们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必须仰视!这样高度,我们才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崇高,他们的伟大,他们通天达地的智慧和精神,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心灵震撼,让我们永远铭记。我站在广场上凝视二位先祖,他们的形象真实而又亲切,炎帝面容慈善,和蔼可亲,他向炎黄子孙们播洒慈爱的笑容,让我们如浴春风。黄帝器宇轩昂,威猛果敢,透出一种征服一切的力量,我们偎依在他的身边,感到世界是如此的安宁与祥和。他们仿佛是神,却没有神的虚无飘渺,他们是人,却又闪烁着圣洁超人的光芒,他们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即有神的神圣,又有亲人的温暖。“炎黄”广场的中间,有一座无比巨大的祭祖台,每逢农历的三月初三,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他们,缅怀他们,感恩他们,他们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是一座巍峨的山峰。
我还要感谢郑州黄河生态水利风景区的仁人志士,是他们,深刻准确的领悟了黄河文化的精髓和实质,把“炎黄二帝”请到了这黄河之滨,邙山脚下,与黄河母亲相伴一起,完整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诞生、发展、壮大、辉煌的历史。如果说黄河母亲“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给我们创造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存空间,那么,“炎黄二帝”则是用智慧、技能、责任、亲情、爱心和力量,凝聚了中华民族,并带领中华民族,拨开了混沌的迷雾,建立社会秩序,改变生存方式,肇始和发展了社会文明,使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所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他们,共同“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他们的功德,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面对黄河母亲,面对“炎黄”先祖,我跪下身,一拜,二拜,再拜!
【作者简介】:乔阔,男,河南省南召县人,有散文作品在《河南日报》、《散文》、《莽原》等报刊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