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383|回复: 0

《顾望怀旧 神留窄口》代张翠珍发作品【灵宝窄口龙湖分站赛参赛作品】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2

回帖

152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29
发表于 2015-1-26 14: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耀扬  本文于2012-11-12 下午 05:20:45发布  共有:496人次关注本文  月赛评论3 /总评论4
               顾怀   

                张翠珍
   
      从灵宝站乘上接我们的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就来到我魂牵梦绕的窄口水库。沿途经过五亩、盘龙、抬头等曾经熟悉的村庄,一路上脑际飞快的闪过昔日窄口水库的模样。
车到长桥,来人告诉我们,如今的窄口水库已是风景秀丽远近闻名的龙湖风景区。转过山湾,眼见一片红瓦白墙的现代建筑群掩映在一片绿荫中。绿绒毯似的草坪,红、黄、粉的花丛让人目不暇接。姿态婀娜优美的钢雕,座落在一片擎天水柱的音乐喷泉之中。眼前的美景让我惊奇,心想:这里就是我们建大坝时常走的路吗?一路上我激动的心随着车的前行,随着离大坝越来越近就莫名的急跳起来。
哦,近了,近了。一条灰白色的堤坝横卧两山之间,高大、伟岸、雄浑。大坝中间“窄口水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冲入眼帘,直撞得我心头一颤,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窄口!我回来了!梦中的窄口,当年的建设者回来了,当年那个扎着小辫,喊着战天斗地口号的知青回来了!
库区的天高而清澈,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棉花似的白云,好像在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它现在已是国家级龙湖水利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迫不急待的扑向观景台,凭栏眺望,群山环抱的湖水碧波荡旖,俊秀清丽,几十年不见,它已出落成含羞带露的妙龄女子,让人爱怜,让人想说欲把龙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龙湖不愧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他们正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堤坝在阳光下闪着白光,如同女子的脖颈,远远望去那两山夹峙连绵十多公里的青翠水面,如同挂在脖间碧绿的翡翠玉坠,又像仙女嘻戏的瑶池,那如大泽的水里可有龙?我想有的,那蜿蜒数里已经淹没在库底,当年修水库者无数次走过的小路,不正像条长龙仍盘踞在库底守护着库区的平安吗?
库区的许主任热情的接待我们,午后他陪同我们坐上豪华游轮游览库区。导游是一位端庄大方的姑娘,她激情的向大家讲述了二十万灵宝儿女豪情满怀奋战15年修建“生命之库”—窄口水库的情景,又娓娓动听的讲述着红土坡刘秀大战王莽突出重围鲜血染红土坡的故事,还有龙王降雨,普洒甘露的神话传奇。
游轮在湖面驶过,划出一条白色的长绢,浪花翻卷像一条白链在舞动,不时勾起我对那段如歌岁月的回忆。触景生情,不知为什么我总想哭,泪水几次涌出都被强忍下去,环顾群山,我在寻找,寻找当年建水库拉车走过的路,寻找当年住过的窑洞。寻找当年在寒冬的河边洗头洗衣的地方。
  游艇转过山湾,一孔孔窑洞星星点点出现在半山腰,仿佛在向世人讲述那段不惧艰险改天换地的艰苦岁月和可歌可泣无私奉献的故事。我正在辩认那一孔曾是男知青住过的窑洞,在寻找哪是我们住过的窑洞。导游告诉大家,山上的窑洞既不是古人留下的住所,也不是装悬棺的洞穴,那是六七十年代前辈们建水库曾住过的地方。还有很多当年建设者住过的窑洞已被淹没在五十米深的水中。
随着她的讲述,我的思绪回到了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那段艰苦的岁月。当年我们是下乡知青,为修水库我们和当地社员一起来到窄口,当时条件极差,修库底时,白天劳动从河里拉砂石修坝,晚上就睡在路边各队自己打的窑洞里,少数几间房子只能做厨房,记得我们四个知青被安排在四平方左右的小窑洞里,洞口挂的一领草苫就是遮风避雨的屏障啦。掀开草帘进洞要低头弯腰,不然就会碰头,进洞后左手边几块砖头支起一块木板,上面放着简单的洗漱用品和碗筷,这也便是我们的梳妆台和饭桌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用包袱包了当枕头。一些零散东西用包袱兜住挂在削尖后钉进洞壁的木棍上。进洞就要脱鞋上地铺,八只鞋占据了仅有的一块空地。晚上,我们劳累一天,睡觉时四个人两个被窝,躺下后必须脸朝一个方向,姿势统一弯曲,不喊一二难得翻身。早晨醒来经常是腰困腿麻。夜里还经常会被窑顶掉下来的土块砸醒,早上醒来被子上落一层小泥块。睡时只好用毛巾或衣服搭在头上,那时我们戏称小窑洞是闺房闲人免进,其实根本无法进人,如有事来人只能站在洞口喊上一声。那时条件虽艰苦,可我们充满了理想,我们乐观向上。
  那年我们才十七岁。
  同行者告诉导游,我也曾是窄口大坝的建设者,导游兴奋的拉着我让我一定讲讲当年的事,当听完这段讲述,她的眼里和我一样溢满了泪水,激动的说她的解说词里又多了新内容。
  晚饭后,同伴们三三五五聚在一起。议论着一天的见闻,感慨灵宝人民在窄口创造的奇迹。库区的夜空像面幽绿的镜子,像被水洗过一样,非常干净,黛色的天空上,月亮很亮很圆,那是嫦娥的家。抬头望去,仿佛看到舒展长袖的嫦娥正俯瞰碧绿的水面,是想趁着夜深人静时带着仙女们下这人间瑶池沐浴香体吗?
湖面幽静,群山环绕。湖水像一位柔美的少女静静的躺在群山的臂弯里,如同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那水,静得让人心疼,柔得让人爱怜。多么静的夜啊,可我的耳边分明响起大坝上打夯人和拉车人的号子声,碾压机和爬坡的轰鸣声。还有那高音喇叭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雄壮歌声和那“爹爹留下无价宝,听奶奶讲革命”样板戏高亢的秦腔声。
记得,七零年为了为了拦洪蓄水,必须抢在雨季到来前把大坝修到五十三米。全县各小队的青壮年都到窄口参加大会战。那是热血沸腾的年代,那是斗志昂扬的年代,那更是激情燃烧的年代。工地上到处可见“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奋战一百天,大坝修到五十三”的标语口号。工地上到处是红旗招展,日日夜夜热火朝天的鏖战场面。
当年的水库是兵团式管理,日夜三班倒,下班的号声也是上班的号声。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上夜班时,几十个探照灯把大坝照得如同白昼。我们从大坝的西边跃天寨山上往大坝运土,每班十四车,两人一车自装自运,每个来回要跑六里山路,之字型的山路坡度足有三、四十度,重车下坡时,为了减速我们女生便站在车尾部压车,当前面的架车人飞速下滑时,每个车上的压车人便紧紧拉住缰绳,身子用力后仰,防止车子向下猛冲。车尾刮擦着地面,哗哗地响着。每当这时就有一种风驰电挚飞一般的感觉。
上山的路可就难走了,虽是空车,但要爬那三、四十度的大坡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架辕的人边用力拉车边掌握方向,我们这些压车人又到前面“挂坡”,这时我们把绳子挎过肩膀,再把胳膊穿进绳头的环中,弓起腰背,头低得快要挨着地面,用力的来回走着之字,虽然累得喘着粗气但也不敢松劲,不然一不小心车子就会下滑。后来不知哪位聪明的灵宝人发明了爬坡器,在坡度最陡的坡顶,用一部柴油发动机带动环形钢丝绳和坡底的滑轮形成环形输送带,这样拉车的绳子一端拴上一个铁钩,上坡时只须往钢丝绳上一挂,车子便轻松到达坡顶。后来这种爬坡器被称为灵宝的一大发明,在全国得到推广。
难忘当时筑起大坝时的壮观情景。成百上千辆架子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如同条条长龙。每垫起一层土,羊角碾就反复碾压。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就在大坝上半边垫土半边碾压。这样反复轮替。每完成一层,技术员就取样检验。只有在这时工程才暂停一下。所有的架子车被挡住,挤满了从大坝到越天寨几条三里长的之字形车道上。检验合格后,一声哨响,红旗挥动。成百上千辆架子车一涌而下,如同决堤的洪水,如同下山的猛虎、出水的蛟龙。又如同千百只离弦的箭。直扑大坝。很快新的一层又垫了起来。那雄浑壮观的场面,时时在我脑海中出现。至今不能忘怀。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比预计的时间提前将大坝修到了五十三米。可是上天像要有意检验大坝似的,那年的雨来的特别猛,特别大。连续降了几天大雨,本来很清澈的河水被上游冲下来的山洪搅得浑浊不堪,由于大坝的拦截,它们不得不翻滚着混黄的浪花咆哮着不情愿的从旁边的溢洪洞冲出,相互拥挤着,撞击着,那阵势真像黄河壶口瀑布那样汹涌。
连日的降雨和山洪爆发,来不及从溢洪洞涌出的水便肆虐着向大坝攀爬。窄口水库指挥部告急,召开紧急会议,命令垻外所有的人做好撤离准备。我们破湖大队无论男女全部集中在一间屋子里,席地而坐,每人只许随身带一个挎包,只要听到军号声,就迅速向两边山上撤离。
那一夜,地、县和窄口指挥部的所有领导和技术人员全部顶风冒雨站在大坝上,密切监视洪水的动向。
后来,我们还知道,那一夜整个灵宝县城沸腾了,人喊马叫,喇叭声声,人们按命令撤往高地。因为大坝比县城高出很多,一旦决堤,洪水只要十分钟便冲到县城,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坝上不时传来令人紧张的消息,大约半小时洪水就上升一米。情况十分危急。那一夜我们焦急的等,静静的等,心提到嗓子眼儿,不是怕,是担心,担心数万人付出辛劳修建的大坝是否经得起考验。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走,没有人说话,静得能听到急促的呼吸声。
凌晨,雨停了,肆虐的洪水终于在大坝四十多米处不再上升。解除警报的号声,划破长空,那高昂悦耳的号声,响彻库区,在整个山谷中回荡……
霎时,整个屋子沸腾起来,我们冲出房间,大家抱成一团,哭成一团,笑成一团,拼命的欢呼雀跃,手里的挎包频频抛向空中。
我们胜利了!我们的大坝经受住考验保住了!那是我度过的最惊险、最紧张、最庄严肃穆,也是最兴奋的一夜。这次经历让我们突然都变得成熟起来。
灵宝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窄口不愧是神龙眷顾抛散甘露的地方。聪明智慧的灵宝人真是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参与建坝的知青更是可敬可爱。
那年我们才十八岁。
夜已深,我回到旅馆的窑洞,躺在洁白松软的床上,那一幕幕往事伴我进入梦乡。那一夜我睡得很香。
早上天不亮便起床,同屋的妹妹说听到我打呼噜声,我笑,那是梦里我打夯的号子声。
时间还早,一行几人一同去爬山,几经周折找不到台阶,我们便走捷径攀爬而上。
现在已是深秋天气,满山的树虽没有往日的玉玉青翠,倒也绿意盎然。林间不时传来的鸟叫声,打破了库区的黎明。小路上落满了金黄或枯黄的松针柏叶,走在上面软绵绵的,穿过树林便看到了水库边那朦胧的山水美如诗画。真不敢想象这就是当年修大坝挖土方的秃山。如今又被修建的如此风景秀丽。
    极不情愿离开的时刻到了,我深信窄口是有感情的,龙湖是有灵气的,不然的话,中午还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晴空,这会儿却阴了下来,竟还下起了疏疏的小雨。似乎在恋恋不舍的挽留我们。
     我站在湖边久久的凝望,湖面上波平浪静,显得格外凝重,面对这沉静的湖水我轻声问:你不想让我们走吗?此时,我的心格外沉重,眼睛又一次溢满了泪水。
    我对着湖面大声喊:龙湖!我还会回来的,我会带着当年的知青回来看你的!山谷里久久回荡着我的喊声。
2012-11-6 于洛阳



    评论人:夕阳远方:    评论日期:2012-11-12 下午 07:49:15
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呼唤时代的散文。我期盼的呐喊。为您及当初的建设者敬上一杯酒,感谢您!!!檄文顶顶。
    评论人:田新:    评论日期:2012-11-13 下午 12:52:32
    评论人:李耀扬:    评论日期:2012-11-18 上午 11:54:23
情留窄口,笔如瀑泻,留下真情的文字!令人怀想遥远 ,可歌可泣 !
    评论人:香侯:    评论日期:2012-12-9 下午 04:13:23
张姐如此有才,更当刮目相看!
张姐如此有才,更当刮目相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