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城 魅力风情河南大学 郭琦 坐在书桌前,突然想起前几日去商丘古城的情景,“悠悠古城,魅力风情”这八个字浮上心头。想来还是蛮贴切的,也在古城开封生活了一年了,浓浓的古意总是让我流连,同样是古城区,商丘古城丝毫不逊色于我选择的七朝古都。那独具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群、那厚重的古城门城墙、那一弯弯碧水荡漾……让人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实际上有点儿热,大家全副武装,帽子、遮阳伞、外衣,但是为了美景,我们就顾不上头顶上那融融的烈日了,奋不顾身地投入美景中,放任自己沉醉其中。
第一个景点是引起大家无限遐想的侯方域故居。当我猜想着佳人才子的家会怎样时,我们乘坐的小游景车已经到了巷子口,跟着大家走进一个小门,再向左拐主楼上“壮悔堂”三个大字就映入眼帘。这是一个小院子,东楼上挂着“雪苑”两个大字,西楼是“翡翠楼”,据说翡翠楼是香君的闺房,不少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登上楼去了。我先去看的是壮悔堂,进门就是夫妻两人的塑像,香君抚琴,侯方域沉思的画面。看着那塑像,就想起那把“桃花扇”,一把精致的定情之扇,一段动人的爱情悲剧。想起香君那张绝艳的小脸,那颗玲珑剔透又坚贞不屈的心。故事虽已谢幕,情意却已永驻!
登着那古城墙,屋檐上那铜铃清脆的铃声犹如一名调皮的二八少女偷窥家中来客一般,把我们这群异乡人细细打量,不过,还真是让我喜欢得紧!聆听着铃音,站在城墙边上望着眼前那闪耀着光辉的水面、袅袅的杨柳、悠闲的行人……心里一片宁静。悠悠然地回想起一位十分敬重的老师,她曾说“死后能葬在西子湖畔,这辈子就值了”。当时,年幼尚不知其中深意,如今此情此景,突然觉得这话还真是诗意,如若有可能,我愿与她同眠。
作为一个尚在求学路上的人,学府自然是不可错过的景点。惊喜的是这次竟有幸见识了和嵩山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并成为“四大书院”的应天书院。据说“应天”取“顺应天意”之意,北宋时期最高的学府,他们戏称“宋时的清华、北大”,我倒觉得不妥,倒不是清华北大怎样,而是,范仲淹们做学问的那份真诚怕今日之中国已再难寻吧。现在的应天书院是在原址上复建的,虽然现在还未竣工,进入书院千年前的那种书院所特有的厚重一下子扑面而来,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臆想吧,每次到书院时总会不自觉地有一种贴近古人的感觉。书院现在很大,我们去了崇圣殿,大殿实在是很大,有孔子的塑像,作为先圣受到这种礼遇也是理所当然的。主殿两旁各有一个偏殿,一个是“至圣先师纪念堂”,另一个是“范文正公纪念堂”,当然,我是觉得“纪念堂”这三个字实在是败笔,但是自己也没想到更高明的,不然一定会向他们建议改名。出书院时意外地发现,来时走过的小桥上竟然刻着三个让人(尤其是学生)热血沸腾的字“状元桥”,就是不知道培养出范先生的书院是否还有那种神力,早知道的话,就该拉着今年高考的死党也来走走这桥,沾沾神力。
看过了缠绵的爱情,登上了古老的城墙,见识了庄重的书院后,我们来到一个充斥着英雄气概的张巡祠,恕我无知,之前对张巡了解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来到张巡祠看到那些简介才略知一二。“安史之乱”的睢阳保卫战实在是惊心动魄,令人感动千年的是那种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概吧。这种精神跨越千年,与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互相激励。韩愈为其作传“守一城,捍天下”,爱国将领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若如是精神上相通的话,跨越千年仍旧可以为彼此疗伤、鼓掌。
八关斋颜真卿的《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背后仍旧是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禹王锁蛟井则是充满着神话色彩,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大禹的崇敬与感恩;阏伯台更是被称为“不登阏伯台就不算到过商丘”,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就在此景点内,而阏伯台的“步步高升”台可是不可不登的,台阶一级比一级高,此所谓步步高升。而旁边的月老祠更是善男信女们的必观之地,当然任谁都希望像韦固一样抱得美人归嘛!
当然古城的美景与历史还有很多,任我这青涩的文笔是不够表现的,只希望自己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哪怕能描绘出十分之一古城的美,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