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河南大学 李瑶
爱上商丘,始于一次旅行。踏入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折服了。
历经百年而不涸的黄河故道湿地,碧绿如翡翠般绕城而流的湖水,厚重威武如智者般屹立的城墙,雕梁画栋雍容华贵的古式建筑,历史悠久的侯氏故居,曾经显赫一时的应天书院,三商门前展翅高飞的玄鸟……漫步在这些可感可触的实物之中,伫立在那些名人的画像前面,与他们在心中的对话,使这场跨越千年的旅行,带给我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古城内外,目之所及,情之所至,从此,对她一往情深。
我迈入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侯方域故居,被岁月剥蚀得斑驳的墙体向我诉说着那段沧桑的岁月。壮悔堂里,风流倜傥的侯公子正温文尔雅地看着香君低首抚琴。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他们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温馨的场景前面,不知有多少多情的游人为他们曾经的磨难而嗟叹神伤。斯人已逝,佳话犹存。那把见证爱情的桃花扇里有他们说不完的幸福与辛酸,也让我看到了香君作为一个女子如水般的柔弱与刚强。
登上古朴厚重的城墙,如玉带般环城而流的护城河静静的守护着这座静谧安详的古城。一河一城,一个古朴,一个灵动,点缀得如此恰当,如此和谐。我的眼前浮现出“安史之乱”中那场旷日持久的睢阳保卫战。大敌临城,身为将领的张巡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遍地横尸的惨状,心中会作何感想?粮已尽,人已亡,作为将领的他,未尝不想弃城投降。可是,国为重,人为轻,心中尽管满是苦楚,他还是选择坚强。于是,他下定决心:守,不管结果如何!那段难熬的时光,他守的不仅是城,同时守护的还有自己一颗高贵的心灵。城已破,张巡已亡,可是英雄的精神永存。张巡祠里,周围墙上厮杀搏斗的画面,泛着银光的长矛利剑,威武高大的张巡塑像,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的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站在张巡的墓碑前,我鞠了一个躬,在心里默默的说:英雄,请接受我卑微的仰慕吧!
八关斋里,颜真卿为纪念河南节度使田神功抗击“安史之乱”,两解宋州之围而写的真迹至今犹在,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残缺不全了。透过玻璃,他方正敦厚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一如他正直不阿的为人。他和他的字,历时愈久,愈值得敬重。不远处“禹王锁蛟井”的雕塑悄无声息的伫立在那儿,使过往的游人想起禹王作为远古时期领袖时的一系列佳话。这个为民除害的故事,或许是虚构,却足以显现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踏上一座石桥,桥一侧朱红色的“状元桥”三个字赫然入目,桥的不远处就是北宋时期作为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了。我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盛况:千百学子齐聚一堂,或埋首苦读,或吟咏经典谈经论史。又有名师指点,是何等令人钦羡啊!写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也曾在此求学、执教近八年之久,给这个历史悠久的书院又增添了一层光环。看着墙上关于范仲淹的画,他的勤学苦读,他的宏图伟志,他的心济天下,让我们除了惭愧只有选择更加努力。他崇高的济世情怀,如一泓永不衰竭的泉眼慢慢地流入每一位后人的心田。
三商之门顶部三只展翅欲飞的玄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远古时期,帝喾次妃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商民始祖契的神话至今仍散发着无比的魅力。尽管是神话,却反映了商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先祖的追思怀念。那条用4600余枚历代钱币铺成的富商大道上,那个用楷书、隶书等81种字体达199770个“商”字铺就的广场上,我想象着华夏商人万商云集的盛况。路的尽头,华商始祖——王亥目视远方,巍然屹立。当年的肇始经商,他排除了多大的阻力,经历了多少挫折,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他造福人类的壮举,却是显而易见的。沿着步步增高的台阶,我登上了距今有4500年历史的阏伯台——中国最古老的观星台。拥有伟大智慧的火神静静地立在那儿,接受着人们千古不衰的拜谒。
每一处,每一个元素,都在诉说着商人的智慧与杰出的成就,都透露着曾经的辉煌与饱经的沧桑。
碧波清风,柳影婆娑,小桥流水,使那个炎炎夏日在我的记忆中被蒙上了一种清凉的感觉。蓝色蜻蜓亲吻湖水那一幕,现在还在我脑海中一遍遍放映。人走了,意识却还停留在那个古城周围,迟迟不肯离开。
末了,我想象着盛夏时分的场景:我躺在一叶扁舟之上,游戏与湖水之中,旁边就是田田的荷叶擎着一枝枝娇美无比的荷花,上面蓝色蜻蜓如精灵般立在上面,一如周邦彦诗中所写的那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然后,我驾一叶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每一个小小的场景,每一次在心底与古人的对话,都让我在心底默默重复这一句话:不虚此行。这场意犹未尽的旅行带给我的不止是一次美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畅游与心灵的熏陶。
从此,我期待着与这个秀美的水绘古城的再次邂逅。